应对来自大自然的挑战


当前,亚洲沙尘暴已引起政府部门、公众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9月在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有关沙尘暴研究计划的会议上,与会各国的科学家充分讨论了由中国提出的发起国际沙尘暴研究国际计划的构想,并选举成立了科学指导委员会(SSC),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被推选为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WWRP科学指导委员会(SSC)上,张小曳研究员就发起沙尘暴国际计划作大会报告,经各国专家激烈讨论,最终批准了这项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组织的为期10年的沙尘暴国际研究发展计划,并决定将沙尘暴国际计划办公室设在中国。这是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取得的一大突破,也表明了随着整体综合国力的上升和中国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重大研究项目中开始从参与型向主导型过渡。

2004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致函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WWRP科学指导委员会的决议。2005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WMO亚洲区协大会上,针对WWRP的汇报,WMO亚洲区协敦促亚洲各国积极参与这项国际沙尘暴研究计划,并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

在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的推动下,中国气象局、韩国气象厅、蒙古国家气象水文和环境监测局、哈萨克斯坦环境保护部等机构积极地参与该计划的实施工作。同时,该计划还获得了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相关部门和科学家的技术支持。

在中国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沙尘暴国际计划研究集体为代表的中国沙尘暴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积累,在沙尘暴形成、发展机制的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和系统性的进展,获得了国际同行的承认与尊重;并且,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沙尘暴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为国际沙尘暴研究和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中国气象部门在地面监测网络条件、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实验分析条件、沙尘暴预报业务运行、卫星遥感监测等方面还拥有雄厚的基础设施和科研技术力量。我国的沙尘暴研究与预报应用已在国际上处于的较高水平,我国科学家在几乎涉及沙尘暴的所有关键问题上已经率先或比较系统地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了研究结果。除我国之外,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得到了实际运行,这也奠定了我国科学家牵头国际沙尘暴项目的基础。

沙尘暴国际研究发展计划的设立旨在提高世界各国的沙尘暴预报-预警能力,减缓沙尘暴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计划预期的主要产出是:不断提高各国沙尘暴预报预警的能力,率先向受到沙尘暴影响的各国发送我国的预报预警产品,并将建立涉及沙尘暴各方面的综合数据库,按照科技部规定及国际惯例供各国下载,并促进其它各国的数据得到共享。

从国际沙尘暴研究计划经WMO批准以来,中国科学家对这一计划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并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计划。第一个阶段为5年期的短期目标,建立东北亚观测网的协调机制,在各个国家主要部门建立沙尘暴模拟系统,建立观测和预报数据库并建立专家诊断系统而进行预报;第二阶段为中期目标,提升监测能力拓展观测网络,利用资料同化增强模式预报的能力,提升沙尘暴预报准确度;第三个阶段为长期目标,预报部门均将沙尘暴预报业务化,在东北亚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化的运行机制。

国际沙尘暴研究计划的实施将推进世界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观测网络,获得沙尘暴源地、移动路径的更全面、更详尽的信息,并通过诊断、分析、预报向公众及政府部门发布预报产品,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对沙尘暴研究的认知度,进一步加大对沙尘暴研究和业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而使沙尘暴服务进入研究—开发—预报—服务—研究的良性环循发展轨道。

上一条:内陆地区需警惕台风衍生灾害 下一条:我国暴雨及其灾害

关闭